非文化遺產
洛陽學堂油脂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洛陽高新開發區東馬溝工業園9號,占地20畝。年生產能力可達2000噸,油罐儲備能力可達1500噸,年產值1億元。該公司采用張學堂小磨香油傳統工藝,結合現代科技,生產有“張學堂”、“甁底香純芝麻小磨香油、芝麻醬等六大類20余個品種,是目前河南省大型從事張學堂傳統工藝小磨香油、芝麻醬系列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張學堂傳統工藝小磨香油是洛陽市的代表性傳統食品,以企業為載體,通過企業的經營和擴張遍布洛陽市區,并在河南、河北、山東、湖南、湖北、廣東、陜西、浙江等省的大中小城市及周邊地區“開花結果”。張學堂傳統工藝小磨香油、芝麻醬等系列產品,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贊美與好評,逐漸形成了小磨香油餐飲食文化和傳統工藝文化。
張學堂小磨香油傳統工藝從清乾隆年間創制至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歷史。1993年正式注冊《張學堂》品牌,公司產品自古至今保留傳統石磨工藝,通過水代法制作工序提取香油,經過歷任傳承人的繼承和發揚,已將張學堂小磨香油傳統工藝完善到9個主要工藝環節20道工藝程序,從選芝麻到水代法幌出小磨香油,每一個步驟都融匯了傳承人的辛勤和汗水。呈現出的張學堂小磨香油色澤金黃,醇香可口。從營養價值來看洛陽學堂油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張學堂小磨香油富含多種營養物質,是虛弱者的食療佳品。從商業價值來看,洛陽學堂油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張學堂小磨香油影射出洛陽市旅游經濟產業的積淀與繁榮。從文化價值來看洛陽學堂油脂食品有限公司張學堂傳統工藝小磨香油歷史悠久,從清乾隆年間開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通過改良與創新,確立了在洛陽市工匠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洛陽市工匠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張學堂”牌系列產品,連年被省、市質量監督部門授予“保質推薦產品、名優保質產品”稱號。2001年6月第8屆中國專利技術博覽會,“張學堂”牌、“瓶底香”牌小磨香油榮獲金獎,“張學堂”牌芝麻醬榮獲創新獎。2001年10月,“張學堂”牌芝麻香油、芝麻醬系列產品被河南省經濟戰略學會授予“名優產品”。2002年“張學堂” 牌香油、芝麻醬系列產品被洛陽市消費者協會評定為“2002年度推薦產品”。2003年首批獲得國家QS認證。2003年3月,公司被市工商局授予“誠信經營,零投訴”先進單位。2003年7月,公司榮獲“全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企業”。2004年3月15日,公司被洛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授予“質量誠信關注民生“3.15”宣傳活動組織獎”。2005年4月,公司生產的“張學堂”牌芝麻香油、芝麻醬系列被中國名優產品調查推廣中心授予“ 中國十佳著名品牌 ” 。2005年 “張學牌”香油、芝麻醬系列產品被洛陽市消費者協會評定為“2005年度推薦產品” 。2007年“張學牌”香油、芝麻醬系列產品被洛陽市消費者協會評定為“2007年度推薦產品。”2007年3月,“張學堂”牌芝麻香油、芝麻醬以其獨特的品質被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評定為“河南知名商品”。2007年12月,“張學堂”榮獲“河南省著名商標”。2008年12月,公司榮獲“河南省優質產品”,頒發單位是河南省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和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0年8月,中共孫旗屯委員會、孫旗屯鄉人民政府授予公司“2009年度品牌和創新意識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12年12月,公司榮獲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的“河南省著名商標”榮譽證書。2013年元月,洛陽市文明辦、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洛陽市個體私營經濟協會共同為洛陽學堂油脂食品有限公司頒發“文明誠信私營企業”證書。2013年洛陽廣播電視臺聯合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同為公司頒發“3*15名優誠信企業風采錄-示范企業”榮譽。2013年12月,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網河南分站在“食品安全調查中原行”活動中授予公司“消費者放心特別推薦品牌”榮譽證書。2014年3月,洛陽晚報授予洛陽學堂油脂食品有限公司“3*15誠信經營示范單位”榮譽稱號。2017年,2018年,連續被省、市質量監督部門授予“保質推薦產品、名優保質產品”稱號。
洛陽學堂油脂食品有限公司張學堂傳統工藝小磨香油產品已立足古都洛陽,產品現已銷往全國各省市,并受到很好的歡迎也得到比較好的口碑。尤其是在近些年,在綠色生態環境建設中,人們向往返璞歸真,崇尚健康理念,更需要百年經典的“傳統古味”,更需要綠色原生態的小磨香油食品。洛陽學堂油脂食品有限公司為了更好傳承張學堂小磨香油傳統石磨工藝和水代法技藝,并使張學堂小磨香油傳統工藝發揚光大。因此,洛陽學堂油脂食品有限公司特申請保護這項百年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學堂小磨香油傳統工藝。
洛陽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位于洛陽市區西南部,境內周山起伏,延綿數十公里;洛河蕩漾,悠悠千年,孕育了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著名的東周王陵就聳立在周山之巔,成為古都洛陽重要的文物名勝。數千年來一直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和傳統文化的聚集中心。張學堂小磨油傳統制作工藝就源于洛陽,有著悠久的歷史。后來,傳至周口淮陽。改革開放后,張學堂小磨油傳統制作工藝又鼎盛于洛陽。
張學堂小磨油傳統工藝較早起源于洛陽。清乾隆年間,陳州(今淮陽)一帶發生水災饑荒,張旭逃荒到洛陽城開了一家“旭壇香”油坊,以賣小磨香油為生。后慕名者往而求技,張旭悉數授之。旭逝,其后嗣續制麻油。
1775年,張旭之子張文繼承父親的傳統工藝在洛陽繼續經營“旭壇香”。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三月,農民起義的捻軍攻打洛陽,為躲避戰亂張旭的孫子張元福將“旭壇香”油坊,遷回陳州(今淮陽)。張元?;氐嚼霞液罄^續經營“旭壇香”油坊,還鼓勵鄉親們種植芝麻和研磨香油。數年后家家戶戶都有“油匠”,都有一副賣油的貨郎擔子,一到秋后家家都出門賣香油。如兒歌所唱的那樣:“賣油郎,叮當響,走東莊串西莊。一瓢芝麻半瓶油,家家戶戶過油忙。叫一聲,油老香,您趕快買來趕快嘗。”張家的小磨香油制作就是這樣父傳子一代一代繼承下來。清末民初,張家小磨油第四代傳承人張國清繼承“旭壇香”油坊,晚年被聘請到淮陽縣周家口啟新榨油公司當師傅。1958年,張家小磨油第五代傳承人張中林繼承“旭壇香”油坊,這時“旭壇香”的名號在村里是很有名的油坊,同時張中林也被淮陽縣糧食局聘請到八里廟油廠做兼職師傅帶領學徒加工生產小磨香油。
七十年代張家小磨香油第六代傳承人張學堂繼承了父輩的聰明和韌勁。從學校畢業后,他接過父親的油貨郎挑子走街串戶,長途跋涉到周口、許昌、漯河、平頂山、汝州、洛陽等賣小磨油。通過幾年市場上東奔西走、摸爬滾打,對于祖輩傳下來的小磨香油制作技藝,張學堂決心在洛陽市區闖天下。1985年,拉著木架車,拿著油梆子只身來到洛陽市,在澗西區豫北一路農貿市場掛起了“張學堂小磨香油坊”的牌子。從此,他自己和家人既是工人又是老板,每天都穿梭于市區的大街小巷售賣。由于油坊用工少、成本低且磨油的每道工序他都親自干,所以他的小磨香油物美價廉,在洛陽市場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1986年,國務院總理李鵬來洛陽廣州市場視察工作時,突聞其香,在張學堂小磨香油坊處停下腳步,仔細詢問了解之后,高度贊揚張學堂小磨香油“油香,價不貴”。張學堂小磨香油傳統工藝獨特、貨真價實深受洛陽社會各界廣大消費者的喜愛。1993年,張學堂制作的小磨香油正式注冊《張學堂》品牌。張學堂保留傳統石磨工藝,并通過祖傳的水代法制作工序提取香油,把傳統的高品質做到遍布全國的家家戶戶。
張學堂小磨油制作工藝是洛陽民間傳統工藝中歷史久遠的一種獨特工藝,它的制作工藝特征十分顯著,具體包括:
1.具有科學特征。石磨、水代法生產香油有著較大的科學性,因為石磨、水代法的加工工藝中不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避免了化學添加劑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石磨、水代法加工過程中的最高溫度在100°C以內,大限度地保留了芝麻的營養成份,從品質上講是其他加工方法所無法比擬的;石磨、水代法生產工藝中可以使芝麻中殘存的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化合物沉淀到油渣中,避免了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是一種生態磨油方法。
2.具有傳承性特征。張學堂小磨油制作技藝都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教會自己的后人和徒弟,這種工藝世代相傳,手口相授,歷史線索較為清晰,傳承有序,是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1、科學價值:張學堂小磨油傳統工藝,使用石磨和水代法制作小磨香油,是一種原始生態制作方法,大限度地保留了芝麻的營養成份,小磨香油中所含有的礦物質元素有鈣、磷、鈉、鎂、鐵、鋅、銅以及猛,這些微量元素雖然人體需求不多,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鈣、鐵等元素與人體正常生活活動息息相關。
2、傳統工藝傳承價值:張學堂小磨油傳統工藝是民族手工技藝的一項,對傳承中華文明延伸起到了相對的作用。
3、學術研究價值:張學堂小磨油傳統工藝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民間氣息,對豐富民間傳統制作工藝有相對的作用,同時對研究河南一帶石磨磨制小磨香油的傳承風格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4、實用價值:發掘、搶救、保護洛陽民間傳統小磨香油制作工藝對豐富當地的民族文化內涵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洛陽張學堂小磨香油傳統工藝作為生態制作小磨香油,避免了食品使用化學添加劑對人體造成的傷害。而且生態保健食品正走進現代人的生活,小磨香油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同時也是很好的洛陽旅游紀念品。
5、交流價值:發展弘揚張學堂小磨油傳統工藝對促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交流,宣傳洛陽傳統作坊工藝和工匠精神將有著特殊的意義。
· 張旭 - 張家小磨香油創始人
· 張學堂 - 張家小磨香油第六代傳承人
· 張俊 - 張家小磨香油第七代傳承人
手機官網

微 信 公 眾 號

天貓旗艦店

頁面版權所有:2019 洛陽學堂油脂食品有限公司 豫ICP備14020015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洛陽 SEO標簽 云頁面
地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洛陽片區高新區東馬溝工業園9號 聯系人:18237906295(王經理) 郵箱:xuetangyouzhi@163.com